12月27日,江苏现代农业(生猪)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度“助力生猪复养,助推保供增收”主题帮扶活动在淮安市举办,生猪体系及依托单位的专家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、淮安市及淮阴区、淮安区、涟水县、金湖县、盱眙县、洪泽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活动。
按照省农业农村厅《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助力产业富民工作的通知》(苏农办科[2019]3号)要求,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与涟水县、淮阴区、淮安区签订帮扶协议,按照“五个一”工作法(包括产业需求调研对接、示范基地建设、协同推广联盟和地方技术团队培育、专题培训和观摩活动),全面落实推进科技帮扶生猪产业富民工作。
座谈会上,围绕生猪复养保供与产业发展,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就不同岗位职责与工作要点开展了交流,并对后续工作进行针对性部署。
要点1:
生物安全 随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深入推进,各地养猪企业在生物安全设施设备上加大了投入,政府财政补助也支持到位,在场区的改造、降低养殖密度、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,相比原来已改善很多。复养扩产中,特别是规模场越来越多地介入,也将在区域联动防控上有所带动,会进一步有效降低区域内病源接触性风险。但盲目复养,生物安全风险依旧很大,值得重视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生物安全岗位专家、省农科院何孔旺研究员表示,“复养场清场以后2-3个月,场内的生物安全必须达标后才可复养,还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,杜绝外部病源重新入场。”为指导复养,业内已发布了很多生物安全方面的方案指南,适合江苏养殖企业的方案、细则也急需制定并宣贯执行。
针对当前企业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,首席专家黄瑞华教授指出了前期人们认知中的一些问题,比如简单以消毒来代替生物安全,忽视了隔离这个第一要素,提醒防止消毒过度倾向,要防止消毒药液的二次污染、烧碱对土地的破坏;再如人员消毒,既要严格执行,也要人性化管理,要考虑承受度和健康因素,等等,否则制度再严也执行不下去,问题会更加严重。
要点2:
疫病防控 “我们非洲猪瘟防控,首先要有信心,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未发病场、复养成功场是怎么做的。”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苗防控团队、省动物疫控中心徐小艳副科长表示,随着防控措施的持续和不断改进,养殖企业应更加关注区域疫情的发生状况,杜绝外来传染源,加强对人员、车辆、物资等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控;场内要做到功能分区,不交叉、不流动;严格落实洗消措施,确保效果;加强场内场外的巡察、生物安全状况的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测,对病源和疫情做到精准清除。
与会专家特别强调指出,在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,切勿忽视对猪蓝耳病、腹泻病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控!
关于非洲猪瘟疫苗,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不会研发上市,由此,只能做好打“持久战”的准备。对此,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黄瑞华的观点值得关注:“疫苗免疫永远是生物安全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,现在我们搞反了,把疫苗当成了第一道防线。我们很多养猪人忘记了自己首先是养猪的,干着干着却变成了兽医。”他表示,不论有没有疫苗,用不用疫苗,但生物安全才是根本,产业发展还要依靠健康养殖,要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免疫力。
要点3:
环境控制 围绕生猪生产恢复发展,各部门制定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,生产上,虽然涉及财政、土地、环保等许多方面,但最终还是要靠农业部门来执行,比如,暂停执行养殖场500米选址距离,放开环评审批等规定。对此,与会专家表示,“这些政策既要协调配套,也要结合江苏人多地少密度大的省情,用好科技条件和技术装备,科学引导,有效落地。”环境控制,首要是布局,而重点是粪污的治理与资源化利用,我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省,目前已提早实现90%的治理率,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环境控制岗位专家、省畜牧总站贡玉清副站长指出,“当前存在的问题是,以往工作中更多关注点,没考虑面,请各地要从整县推进上着眼解决,前三年规模场的治理成效明显,今后还要下力气解决非规模场的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。此外,这项工作光靠畜牧口子不行,要协同整个行业来发动实施,比如施肥这头,就要有种植业来深度参与,再如现在畜牧上的机具也纳入农机补贴,对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起到很好的促进。”
基于我省种植业规模小、畜牧业规模大,导致粪污处理后无法就地消纳的情况,贡玉清建议,养殖场一定要考虑农田的配套;鉴于防疫风险大、粪污资源化利用难,猪场建设规模也不宜过大,猪价回归正常后,达标排放这块的成本会很大;在资源化利用建设投入上,要关注可持续的问题,既要能解决固体(干)粪污,更要解决液体(湿)部分;种植环节上,要加强还田利用方面的技术指导;此外,还要关注沼气终端产品的出路和臭气排放的问题(目前,85%的臭气污染来自畜禽养殖,群众投诉最多)。
对此,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姜雪忠处长强调,复养保供是首要任务,但新建养殖场和复养场改造,要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结合考虑,这也是农业绿色发展和现代循环农业建设要求,比如沼液还田种水稻,生猪体系要会同其他产业技术体系,在这方面做好技术支撑。
要点4:
“猪源”繁育 在当前复养扩产形势下,大家的关注点或者难点已经转向了猪的种源,种源的缺口十分突出,说白了,“就是缺少能繁母猪”。去年底以来,作为应急措施将三元育肥母猪留作种用的现象已十分普遍,在这个时候如何发挥好三元母猪作用、提高三元母猪种用率值得高度重视。对此,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岗位专家、扬州大学包文斌教授介绍说,围绕三元母猪种猪化,体系现已开展了一些工作,一是在宝应、金湖等地的示范推广基地,指导三元母猪的选留技术,帮助制订各项选留标准,并且做好后期繁殖性能的跟踪测定;二是根据三元猪自身的特性,制订后备猪和情期针对性的营养策略和饲养管理方案;第三是开展三元母猪精确改良和育种,配套人工授精和精细化管理等技术。他建议,从长远来看,三元母猪的利用只能是应急措施,原种猪场、二元种猪场还是要把育种工作持续抓起来,如果不抓,即使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完全有效控制,母猪年生产力滑坡肯定会很大,抓起来了,育种的经济效益必定会在后期得到体现。
要点5:
“饲料禁抗” 在饲料喂养环节,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调控岗位专家、南京农业大学姚文教授介绍说,各类型养殖场户的情况不一,大的规模养殖场,投入应用了全自动饲喂系统和一些精准饲养技术,情况较好,但对后期营养状况、生长情况的监控上还不够,可以通过可视监测系统以及数据分析来帮助解决,大企业对这块的技术服务需求比较多;另一方面,小养殖场当前在饲料营养方面的问题,比如原料的消毒等等操作上疑问较多,对此,要做好咨询指导。同时,姚文教授特别强调了“饲料禁抗”(农业农村部194后公告:自2020年元旦起,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)之后,要更加注重替抗技术和生物饲料的推广应用。黄瑞华首席也表示要尽快宣传推广落实这项工作,并结合饲料禁抗,加大健康养殖理念的引导与技术推广。
要点6:
病死猪处理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,各地特别是基层畜牧条线的防控意识和责任心空前重视,养殖企业也做了能做的,但是最大的漏洞仍然是生猪运输环节,特别是病猪、死猪的乱拖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(淮阴)推广示范基地主任、淮安市动物疫控中心蒋锁俊主任指出,“无害化处理中心,整个淮安市才2个点,短时间处理不过来不说,到处的病死猪都弄来集中处理,运输中就会增加病源感染的风险。”建议不要将散养户、规模场的病死猪混在一起处理,给规模场适当自行处理的空间和渠道。此外,蒋主任建议,动物疫病防控、生猪屠宰、动监等部门应当加强协作,在各个流通环节杜绝病源传播。黄瑞华教授也补充说,“还有我们的保险员,现在都到现场查勘定损,这也是病死猪的接触源,工作方式方法都要注意生物安全。”
会上,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健康养殖岗位、肉品加工岗位等方向的专家也介绍交流了当前工作。与会专家还建议做好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,用蒋锁俊主任的话说,“一批猪养成功了,不代表每批都成功”,不管是新建还是复养,非洲猪瘟疫情下,各项防控工作还须警钟长鸣。
听取体系近来开展的调研指导工作情况,姜雪忠处长以及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周伟丁副局长,先后讲话,异口同声地对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淮安市三个县(区)开展“五个一”帮扶活动予以赞赏,同时希望体系各位专家就复养工作的不同环节多总结典型经验,特别是无疫情发生场、成功复养场的做法,形成规范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,服务整个产业生产保供,体系各推广示范基地及当地推广单位要率先开展复养工作,为各区域的养殖场户做示范。黄瑞华也代表体系表态,一定围绕地方需求,围绕科技帮扶重点目标,帮助总结成功经验,为广大养殖户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发挥积极作用。
当天,参会人员还赴淮阴区高家堰镇,现场观摩了新建的温氏生猪养殖基地。
该基地占地312亩,规划新建标准化猪舍67栋,今年4月开工,已建成21栋,全部配置采用自动送料系统、仔猪恒温饮水系统、温控系统、刮粪系统、水地暖系统、翻耙机等先进设备,还自主研发了相关配套技术应用,设施工艺达到业内先进水平。项目建成后,可年出栏成品生猪20万头,产值可达3.6亿元。
公司负责人王四峰也参加了当天的座谈,站在行业最前线,他历经艰难,肩负压力,对养猪的不易感触深刻。“我也是大学科班出身,这么多年摸爬滚打,从猪场的工人一步步干到管理层,我不会别的,就是养猪。所以,请大家放心,大家想到的(措施),我们已经做到了,大家没想到的,我们也做到了,生物安全工作,我们已经武装到了牙齿,用尽一切措施来保障生产。”作为上市集团,温氏公司在当下高标准投建现代化规模猪场,也代表整个行业诠释了走下去、走得更好的决心。
2019年[农历已亥猪年]岁末,忙碌了一年的养猪人们合影留念,共克时艰,笑容依旧!